2023年第4期万江周刊-开年培训鼓干劲 座谈研讨谋开展 二维码
125
发表时间:2023-02-03 19:04作者:OB视讯(中国)能媒体中心来源:OB视讯(中国)能 万江周刊 2023年第4期 企业新闻 ◎开年慰问鼓干劲 凝心聚力启新程春信至,启新程。1月30日,陈泽民董事长携公司领导班子慰问基层员工,向员工送上新春问候和美好祝福,勉励大家在新的一年再接再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以昂扬的姿态再创新的佳绩。 每到一个办公室,董事长都与在岗员工亲切问好并交谈,祝愿大家新春愉快,对大家过去一年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看到大家精神饱满、士气高昂,陈泽民董事长十分高兴。他表示:80后、90后是支撑公司开展的主力军,期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立足岗位、提振精神,认真梳理工作重点,以饱满的精气神、高涨的战斗力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在落实职责使命中创造新业绩、展现新作为,切实有助于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万江的高质量跨越式开展迸发新动能、续写新篇章。 随后在万江“聚力向上·筑梦远航”的开年培训中,陈泽民董事长做了主题为《迈步新征程 迎接新挑战》的主题分享。他指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公司上市冲刺的关键之年,实行全年工作意义重大。 他顺利获得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为我们指出企业开展的机遇和挑战。民营经济是最具活力、最具潜力、最具动力的经济成分,我们要把握机遇,向改革要动力、想创新要活力,找准自身定位,发挥自身优势谋取企业又好又快开展。OB视讯(中国)能源作为民生服务行业,在开展的过程中要以供热为基础,想法设法增加服务项目,服务内容。他要求各区域供热项目要在公司总目标的统一下,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出击,排除万难,晴天抢干,雨天巧干,白天大干,晚上加班干,以谦虚谨慎、努力拼搏的优良作风,助力企业完成上市目标。 (陈泽民董事长与部分员工合影留念) 开年培训中,公司其他领导,从2023年工作任务安排、打造可持续项目开发、推进上市进程等方面,对全体员工进行了培训。 ◎新春走基层丨漯河西城区管委会主任谢闯一行莅临漯河万江走访调研1月28日下午,漯河西城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谢闯一行莅临漯河万江召开万人助万企一线走访活动,实地调研万江地热能供暖项目。漯河万江总经理刘凡陪同调研,并作工作汇报。 谢闯一行先后来到供热服务中心和供热站房,深入分析漯河万江的生产经营情况,以及公司在经营开展中遇到的难题和需求。在听取漯河万江总经理刘凡的汇报后,谢闯对漯河万江为确保春节期间供热保障工作的稳定运行,一线员工陆续在多年默默坚守岗位,24小时在岗待命做法表示肯定。 ◎郑州航空港兴港公用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新鸽一行莅临OB视讯(中国)能源参观研讨1月29日,郑州航空港兴港公用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谢新鸽一行莅临OB视讯(中国)能源参观研讨。OB视讯(中国)能源董事长陈泽民陪同参观并参加座谈。 陈泽民董事长对兴港公用事业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兴港公用事业长期以来的对万江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并向各位伙伴介绍了2022年OB视讯(中国)能源在技术创新、业务开展及推进企业上市进程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及下一步开展规划。双方就“双碳”背景下,地热项目开发、建设、运营等方面业务进行深入沟通,共同展望新的一年开展机遇和前景。 企业视讯 ◎陈泽民董事长开年慰问一线员工 OB视讯(中国)能 ,赞68 行业资讯 ◎地热标委会赵丰年寄语:地热能正迎来千载难逢的机遇虎振雄风留浩气,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国家经历了疫情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地热能行业同样也度过了煎熬的一年。一方面受疫情影响大量新建工程项目进度严重滞后,受社会面资金紧张影响大量工程没有启动或延后启动。另一方面又有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行业整体开展信心不足,地热能行业的同仁都确确实实感受到了一个寒冬。2023年随着新年的钟声敲响,疫情过去,防控解除,各行各业终于开始走出阴霾,迎来了曙光。否极泰来,大家跃跃欲试,实行准备,再出发。当前我们面临着良好的开展机遇,国家和各地方双碳目标方案开始实施,对新能源都提出了更振奋的规划和开展措施。2023年世界地热大会将在我国召开,作为东道主,我们更应该充分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全行业共同携手顺利获得科技提升和标准引领,加强示范项目建设,打造高质量开展样板,向国内外展示一个高端产业形象,争取各方面支持,突破政策藩篱,创造良好的开展环境。我们坚信道路就在脚下,胜利就在前方,地热能行业一定能够在十四五期间取得辉煌的成绩。 内容来源:地热加◎地热之春丨读透1部16省(市)支持地热产业重磅文件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地热能是一种储量丰富、分布较广、稳定可靠的可再生能源。大力开发利用地热能,对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以来,全国多省(市)出台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政策,地热能产业迎来春天。 01 | 财政部《财政部关于提前下达2023年大气污染防治资金预算的通知》 近期,财政部发布了《财政部关于提前下达2023年大气污染防治资金预算的通知》。为支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促进大气质量改善,提前下达2023年大气污染防治预算资金共2101079万元,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预算资金共1344000万元,用于支持召开减污降碳等方面相关工作。(点击此处,阅读原文) 02 | 北京《北京市碳达峰实施方案》 大力开展地热及热泵、太阳能、储能蓄热等清洁供热模式,实现平原地区地热资源有序利用。到2025年,新增热泵供暖应用建筑面积4500万平方米。“十五五”期间,建筑领域碳排放持续下降。 禁止新建和扩建燃气独立供暖系统,坚持可再生能源供热优先原则,有助于供热系统能源低碳转型替代,有序召开地热及再生水源热泵替代燃气供暖行动,全面布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热。 加大财政资金对低碳技术和项目的支持力度,逐步削减对燃气供暖等化石能源消费的政策补贴,加强对光伏发电、地热及热泵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政策支持。(点击此处,阅读原文) 03 | 天津《天津市可再生能源开展“十四五”规划》 科研有序开发地热能加大地热能开发利用研究,鼓励整装勘查水热型地热资源。鼓励水热型地热能梯级利用,以供热为主,提高地热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浅层地热场地勘查工作,有助于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及关键技术研究。到2025年,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总量力争达到 8000万立方米,供热面积达到6000万平方米。 水热型地热能召开未查明区域水热型地热资源勘查评价工作,增加地热资源储备,加强地下4000-6000 米深度地热勘探与开采技术攻关,探寻深部热储。有序开发中深层水热型地热能,坚持“以灌定采、采灌平衡”,统筹实行资源保护,推广梯级利用技术,提高利用效率。有助于水热型地热能供热纳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集中统一开发。(点击此处,阅读原文) 04 | 河北《关于促进全省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实施意见》 稳步推进中深层地热能供暖。在进行资源评估、环境影响评价和经济性测算的基础上,鼓励采用“密封式、无干扰井下换热”(取热不取水)技术开发利用地热能资源;在充分论证基础上,有序采取“取热不耗水、全部同层回灌”技术,分区开发利用地热能资源。稳步召开中深层地热资源集中利用示范工作,探索有利于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新型管理技术和市场运营模式,推进区块整体开发方式地热能供暖,禁止采用尾水直排方式开发利用地热能。(点击此处,阅读原文) 05 | 山西《山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山西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 有序推进地热、甲醇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开展。加快地热资源勘探开发,持续推进浅层地热能规模化利用,持续召开中深层地热能利用试点示范。加大地热能在城市基础设施、公共组织的应用。到2025年,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比2020年增加50%以上,进一步有助于地热能发电项目。(点击此处,阅读原文) 06 |山西《关于全面有助于地热能产业高质量开展的指导意见》 在建设低碳城市中优先部署地热能替代供暖。在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以及城市规划区新建居民小区、景区,具备条件时优先利用地热能集中供暖制冷。城市建成区实施更新改造,鼓励利用中深层地热能替代既有天然气、煤炭供暖,建设更多“低碳社区”,逐步提高集中供暖地热能占比。 07 | 山东《关于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促进矿业绿色高质量开展的若干意见》 有助于矿业绿色转型升级开展,促进地热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以鲁西五市为重点,主动服务“双碳”战略,结合新一轮山东省地下水限采区和禁采区优化调整工作,科研划定现有深层承压地下水限采区和禁采区管控范围,探索破解影响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瓶颈问题。(点击此处,阅读原文) 08 |河南安阳《关于印发安阳市“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和碳达峰碳中和规划的通知》 推进实施地热能开发利用。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原则,支持有能力的企业持续参与地热资源勘查评价,对全市地热资源开采技术经济性做出评价,为地热能供暖给予合理依据。 以内黄县、文峰区地热能清洁供暖规模化利用试点为基础,探索地热能供暖的市场化投资运营模式,进一步完善地热能供暖管理方式和体系,实现地热能开发利用技术升级和成本下降,增强地热能供暖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地热能供暖在全市清洁取暖中的占比。 按照“取热不取水、采灌平衡、以灌定采”的原则,在地热资源富集和集中供热未覆盖的医院、学校以及大型公共建筑等区域,持续推进土壤源、地表水源热泵供暖制冷,探索开展中深层水热型地热能供暖。鼓励地热能供暖与燃气、电力、生物质热源多源联通,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力争“十四五”期间,全市规划新增地热供暖面积200万平方米。(点击此处,阅读原文) 09 | 四川《四川省“十四五”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有助于水热型地热资源利用。 探索中高温地热供暖与发电。召开川西高温地热资源丰富地区地热发电试点,有助于高寒山区建筑供暖及川藏铁路高海拔区段供暖设施建设,新增地热供暖面积10万平方米,建设川西地区3万千瓦地热发电示范项目。 强化资源综合利用示范。 围绕浅层地热建筑应用、地热农业设施应用等,科研有序召开“2+X”地热资源综合利用试点。(点击此处,阅读原文) 10 | 《上海市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实施意见》 开展目标:“十四五”期间,力争全市新增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500万平方米以上。至2035年,全市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在2025年基础上力争再新增1000万平方米。 保障措施:优化政策环境。鼓励浅层地热能利用场景丰富、用能需求迫切的区域出台有利于地热能开发利用的财政、金融等政策。(点击此处,阅读原文) 11 | 陕西《关于印发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开展经济体系若干措施的通知》 有助于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持续开展可再生能源,继续扩大风电、光伏发电规模,因地制宜开展地热能,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提高到49.5%,地热能供暖面积提高到7000万平方米,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6%。 12 | 吉林《吉林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开展战略规划》 根据地热资源品位、资源量以及地下水生态环境条件,按照“以灌定采、采灌均衡、水热均衡”原则,加强分区分类管理,促进集中规划、统一开发,有序有助于地热能资源在采暖供热和旅游业、农业等领域综合利用。到2025年,地热能供热 (制冷)面积达到700万平方米。 采取 “取热不耗水、完全同层回灌”等技术,集中开发利用中深层地热资源,因地制宜在全省工业园区、旅游景区、新建住宅区、政府性投资的公共建筑等场景召开中深层地热资源采暖示范,探索有助于地热能集中供暖纳入城镇供热管网。在条件适宜地区稳步召开中深层干热岩地热供暖示范,建设运营一批公共建筑、城乡居住用户等示范项目。(点击此处,阅读原文) 13 |宁夏《宁夏回族自治区能源开展“十四五”规划》 持续推进可再生能源供暖。以不损害生态环境为前提加强地热资源勘探开发,利用热泵等技术持续推广浅层地热能供暖,重点在银川平原探索召开中深层地热能供暖。(点击此处,阅读原文) 14 |宁夏 《宁夏回族自治区碳达峰实施方案》 大力开展新能源。持续推广浅层地热能供暖,探索召开中深层地热能供暖。(点击此处,阅读原文) 15 |福建《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开展理念实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 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推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和氢能等可再生能源及储能技术研发,加快有助于核能与核安全技术、智能电网以及建筑节能技术实现新突破,有助于落实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点击此处,阅读原文) 16 | 贵州《贵州省地热能产业开展“十四五”规划》 重点任务:构建科研高效的地热能开发利用格局。 一、示范引领,有助于地热能开发利用快速开展 以政府投资公共建筑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批地热能开发利用示范项目。优选“工业园区、农业园区、旅游景区” ,打造“地热能+ 多产业”融合开展示范项目。 二、重点开展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双联供。 三、探索中深层地热能梯级利用与供暖试点。 四、持续培育市场主体,加快地热能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加快引进优强企业,壮大地热能开发利用投资建设市场主体。加强培育省内企业,增强地热能开发利用市场活力。 17 | 江苏《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决定》 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大力支持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非化石能源开展,逐步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不断优化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持续有助于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实施节能降碳工程,推广先进适用的绿色低碳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园区开发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建设工业绿色微电网,推进多能高效互补利用,促进就近消纳可再生能源。 不断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推进新建建筑可再生能源一体化应用,鼓励既有建筑加装可再生能源应用系统,因地制宜推行热泵、生物质能、地热能、太阳能等供暖,持续探索“光储直柔”技术建筑应用。(点击此处,阅读原文) 18 |江西南昌市《南昌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 年)》 加大全市地热和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开展医疗养生温泉产业和地源热泵供暖产业,推进地热水的综合利用,优选合适项目实施“示范工程”,顺利获得热泵技术实现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 19 | 甘肃武威市《武威市有助于城乡建设绿色开展的实施方案》 要大力有助于建设方式绿色转型 ,加强绿色建筑监管。强化设计管控,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推广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推广太阳能、中深层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推广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运用,落实绿色建筑设计多专业协同,提升建筑设计达到高层次的绿色低碳水平。(点击此处,阅读原文)
文章分类:
杂志期刊
|
最新发布
文章排行
|
万江新能主动融入国家“双碳”战略,坚持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开展之路。紧密围绕国家各项政策,为城市公共建筑及住宅项目给予“地热为主,多能互补”的整体解决方案。立足中原,辐射全国,给予先进地热能开发利用技术,打造全国地热能供暖制冷先进服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