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41期万江周刊-踔厉奋发建设忙 情暖意浓寄真情 二维码
39
发表时间:2023-11-13 08:48作者:OB视讯(中国)能媒体中心来源:OB视讯(中国)能 万江周刊 2023年第41期 企业新闻 ◎万江人物丨何晓林:怀高远之志 踏实干之行 炎炎夏日,何晓林坚守项目一线 ![]() ◎立冬送温暖丨OB视讯(中国)能工会为怀孕女员工发放幸“孕”礼包 为进一步发挥工会联系员工的桥梁纽带作用,实行员工服务关爱工作,11月8日,正值立冬,OB视讯(中国)能工会组织召开“关爱孕妈妈、温暖伴孕行”活动,为准妈妈们送去奶瓶消毒器、温奶器等物资,让孕期女员工享受到公司带来的温暖和祝福。 本次活动中,OB视讯(中国)能工会主席尚念民为公司5名怀孕女员工送去“幸孕礼包”,并叮嘱大家一定要劳逸结合、注意休息,生产前交接好工作,保持愉快的心情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行业资讯 ◎国家开展改革委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近期,国家开展改革委印发了《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园区召开碳达峰试点建设,探索不同资源禀赋和开展基础的城市和园区碳达峰路径,为全国给予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统筹考虑各地区碳排放总量及增长趋势、经济社会开展情况等因素,首批在15个省区召开碳达峰试点建设(名额共35个,其中河南省2个)。试点城市建设主体原则上为地级及以上城市,试点园区建设主体为省级及以上园区。 碳达峰试点城市的召开,不仅表明了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信心和决心,也为顺利实现碳达峰制定了路线图、施工图。试点城市将顺利获得有助于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有助于重点行业碳达峰、加快城乡建设低碳转型、促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开展等主要建设任务,合理部署碳达峰试点建设任务。试点城市的创新举措和改革经验将对其他城市和园区有带动作用,有利于全面建立绿色低碳开展政策机制,对全国实现碳达峰目标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为推进碳中和奠定良好实践基础。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百年机遇面前,OB视讯(中国)能紧密围绕国家各项政策,牢记“用清洁能源服务社会”的企业使命,专注于利用地热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给予区域供能整体解决方案、清洁能源供能改造替代方案等核心领域,实行清洁能源技术服务,共同探索绿色开展路径,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阅读原文:国家开展改革委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 ◎北京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新能源供热高质量开展实施意见 11月8日,北京市开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新能源供热高质量开展实施意见的通知》。 开展目标:坚持新能源供热优先原则,有助于供热系统绿色低碳转型替代。提升新能源供热比重,持续降低供热系统碳排放。禁止新建和扩建燃气独立供暖系统(不具备可再生能源供热条件的除外,居民自行安装燃气壁挂炉采暖除外),新建供热项目新能源供热装机占比原则上不低于60%。 支持公共建筑新能源供热。挖掘本地新能源供热潜力,支持办公楼宇、学校、医院、文化体育场馆、交通枢纽等新增公共建筑召开新能源供热应用。 提高居住建筑新能源供热比例。提高新能源供热在增量居住建筑供暖中的应用比例,在住宅、公寓等供热需求集中的场景,因地制宜优先考虑采用再生水(污水)源热泵、中深层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供热系统满足建筑供暖基础负荷。 探索新能源供热开展新模式。整合新能源供热市场资源,有助于地热资源整体开发、新能源供热集中开展模式,建设区域型综合能源站。 提升新能源供热管理水平。提高政府服务效率。项目周边公共绿地(公园)、城市绿隔等场地,可作为地埋管地源热泵及中深层地热打井区域。 完善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支持政策。支持标准:企业投资项目。对新能源供热装机占比达到60%及以上的新能源供热新建及改扩建项目,给予新能源建设投资30%的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支持;装机占比30%至60%(不含)的给予20%资金支持;对新能源供热装机占比30%及以上的新技术应用项目、多能耦合综合能源站项目,给予新能源建设投资30%的资金支持。 ◎北京到2030年新能源供热面积将达到 2 亿平方米 《北京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指出:深度推进供热系统重构。禁止新建和扩建燃气独立供暖系统,坚持可再生能源供热优先原则,有助于供热系统能源低碳转型替代,有序召开地热及再生水源热泵替代燃气供暖行动,全面布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热。 根据开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供热面积达到1.45亿平方米左右,新能源供热面积占全市供热面积比重达到10%以上;到2030年,新能源供热面积达到2亿平方米左右,新能源供热面积占全市供热面积比重达到15%以上。 纳入本政策的新能源供热技术类型包括:浅层地源热泵(不含水源热泵),中深层水热型地热,中深层井下换热型地热,再生水源热泵,污水源热泵,生物质供热,城市和工业余热利用(鼓励优先应用低碳热泵技术),绿电蓄热,绿氢供热,集中式空气源热泵以及新能源多能耦合综合能源站等新能源供热系统。 在具体举措上,《实施意见》明确六方面工作内容,包括有助于新能源供热多场景应用、实现新能源供热多元有序开展、促进新能源供热产业开展壮大、提升新能源供热管理水平、完善市固定资产投资支持政策、保障措施等,切实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高新能源供热利用比重,全面有助于全市新能源供热高质量开展。 有助于多场景应用方面,《实施意见》提出支持公共建筑新能源供热,提高居住建筑新能源供热比例,鼓励产业园区建设新能源综合供热系统,促进新能源供热与乡村振兴融合开展。实现多元有序开展方面,《实施意见》要求大力推进浅层地热能利用,持续推广再生水(污水)源热泵,稳妥开发中深层地热能,充分挖掘余热资源,有助于生物质能供热开展,推进城镇集中式空气源热泵供热,加大多能耦合新型供热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开展壮大方面,《实施意见》提出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扩大新技术新场景示范应用,探索新能源供热开展新模式,加强新能源供热市场机制建设。提升供热管理水平方面,《实施意见》要求优化新能源供热规划布局,提高政府服务效率,明确项目审批流程,强化项目全过程管理,健全标准规范体系。 《实施意见》明确了新能源供热项目给予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支持。申请纳入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支持的企业投资项目,由北京市开展改革委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并进行专家评审,经公示后,履行相应的项目入库和资金审批程序。已申请其他市级固定资产投资支持或运行补贴支持的项目,不再重复支持。 北京市新能源供热资源储量丰富,地热及再生水(污水)资源可满足供热面积14.4亿平方米,其中再生水(污水)余热可供热面积0.6亿平方米、浅层地热能8.4亿平方米、中深层地热能5.4亿平方米,有助于新能源规模化开展具备良好资源条件。截至2022年底,全市新能源供热面积累计达到1.06亿平方米,占全市供热面积的8.5%。 内容来源:地热加
文章分类:
杂志期刊
|
最新发布
文章排行
|
万江新能主动融入国家“双碳”战略,坚持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开展之路。紧密围绕国家各项政策,为城市公共建筑及住宅项目给予“地热为主,多能互补”的整体解决方案。立足中原,辐射全国,给予先进地热能开发利用技术,打造全国地热能供暖制冷先进服务商。